广州非遗的“品牌IP化梦想” :打造“城市整体记忆IP”
版权热点
来源:广州非遗 2018-12-06

从产品到IP的转化 

当非遗还在艰难地学习从产品转型为品牌,IP化时代的突然到来,带给他们的会是一个“弯道超车”的好机会吗?        

传统民族舞剧《醒·狮》甫一上演就场场爆满,可谓一票难求,这部融合了广州近代城市发展历史与丰富非遗资源的民族舞剧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醒·狮》中运用了大量非遗符号,还被打造成大IP,该剧同名纪录片与漫画已经亮相,这在文艺界也是开了先河。 


1.jpg


创作团队希望把人们熟悉的东西搬上舞台,对岭南文化来一次创新性的发展。“狮头、南拳、醒狮、粤曲、香云纱……对于传统文化,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的态度非常严谨。我们要找到传承人,找到最好的老师,手把手地教我们,我们从中提取可以做舞台呈现的元素的时候,更注重如何把它本身的文化符号、时代背景、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相结合。”《醒·狮》总导演史前进说。


可以说《醒·狮》的成功,也给“广州非遗”的活化带来了很好的启发,其一,它走出了“非遗+非遗”的新路子,醒狮走出了自己的圈子,和南拳以及香云纱、广东音乐与粤曲、茶在整个舞剧里实现了有机融合;其二,从创作伊始,就做好了IP转化的准备,纪录片、漫画、IP文创产品,同步亮相发行,实现了从一个舞剧产品到文化IP的转化;此外,这个舞剧讲的不只是醒狮的故事,更是广州这个城市的故事、广州人奋发上进的故事,把“广州”的符号深深的刻印进去,从而又成为了广州文化的一部分。取得了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社会效益三丰收,未来也将成为广州打造国际影响力的一张文化名片。 


2.jpg


从个体小IP到公共大IP 

一个优秀的传承人不仅仅是其品牌的创始人,更是参与城市文化公共品牌价值的建设者,IP化是其中一条必由之路。  


“醒狮舞剧是广州非遗活化的一个样本,这也正是我们对广州非遗以激活、融合、共生为理念,走向‘非遗+’新时代的规划。‘广州非遗’不只是一个个的传承人IP的简单汇总,每一个项目的传承人的IP组成了这个非遗项目的集体IP,所有项目的IP组成了我们广州非遗的整体IP,非遗的IP与其它传统文化的IP汇合,便形成了能代表广州历史文化记忆的整体文化IP。所以,我们希望所有的广州非遗传承人能够看得更长远一些,意识到我们是一个共生型组织,参与到整个广州非遗IP、广州整体城市记忆IP、以及我国传统文化IP,这样一个体现文化多样化的、当代中国的文化IP体系建设中来。”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黄艳如是说。


广州非遗保护的工作者们为这条IP化道路,可以说蛰伏已久,准备经年,从非遗课来了、非遗体验游,到广作振兴计划,再到广作新生代提升季,包括广州文交会这次非遗展着重“广式非遗生活”的整个展陈规划,广州非遗资源交易与合作手册、广州非遗知识产权登记与交易平台的同步发布、广州非遗文创社、动漫创作营的招募启动,尤其是连续三天密集主办的以激活、融合、共生为主题的对话广作论坛,都是在为广州非遗未来有更大更好的发展,在积蓄能量。


而在现有的广州非遗传承人里面,也开始出现了从产品到IP转化,非遗+文旅融合共生的优秀案例。广州榄雕代表性传承人曾宪鹏,自幼跟父亲学习榄雕,是广作新生代提升季成员,他总结了十多年与外部市场融合的经验,先通过“非遗+时尚”,提升产品形态,陆续开发出榄雕U盘、胸针、吊坠、耳环,同时还走出工作室,和二龙山花园合作“非遗+文旅”的全产业链开发。乌榄产自广州,核除了用于雕刻以外,乌榄核表面的那层肉是榄角,可以做菜,而乌榄核里面一个橄榄仁是五仁月饼里面其中一仁。他们着眼于更广阔的空间和时间视角,通过“非遗+”,让很多朋友可以在7000多亩的乌榄林,结合吃喝玩乐,从摘橄榄到工作坊雕刻橄榄,实现榄雕全产业链的“非遗+”大开发,使参与者在亲身体验中,不仅了解了榄雕,还了解了跟其相关的自然、历史、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广州榄雕不只是传承保护,也活化成为了当地十分重要的文化名片。


3.jpg

 

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系主任陈岸瑛教授看来,曾宪鹏的实践正反映了“非遗+”的时代意义。他说,“传统工艺在20世纪50到80年代的时候,一般被称为工艺美术,那时候生产的产品成为出口创汇、积累工业资本的重要产品,这体现了传统工艺的产品价值。然而,到了90年代末,在GDP总值里面,工艺美术的总产值几乎小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然而,恰好是在这个时候,传统工艺背后无形的文化价值开始凸显。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越来越看重传统工艺背后的文化价值,这是“传统工艺+”或者“非遗+”成为可能的时代前提。”他认为,“非遗+”具备保护非遗和养活非遗传承人的潜在功能,一定要提前做好知识产权保护,才能实现这个功能。这种挖掘IP价值的活化传承,广东又走在了时代的前面。


4.jpg


美国漫威的主画师Walter McDaniel认为:“真正的IP是可以永久存活的。品牌有生命周期,到了一定时间会死亡,但IP不会。”非遗就是最具有这种特征的IP,正如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所说,传统是我们的原创。所以,当代非遗的IP化,更准确地讲是非遗的当代创新发展,这种创新发展是对作为原创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丰富。



非遗IP化的未来 

和各种大大小小的IP一起,组成IP星云,共同点亮“广州”这座“国际城市品牌大IP”。


广州是一座拥有2230年历史的城市,长期的历史发展让广州沉淀了丰富的非遗,成为广州的文化根脉和广州人民共同的精彩家园,更是我们重要的文化资源。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黄淼章先生介绍,早在南越国时期,广州就和东南亚各国进行海上贸易。到了唐代,广州成为世界著名大港。宋代,在广州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元朝前期,全国外贸涉及22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到广州从事贸易的商人来自147个国家,占全国的64%。清代广州一口通商孕育了著名的十三行中西贸易中心。“海上丝绸之路”造就了广州千年繁华。广州因海而生,因海而盛,因对外贸易而荣。在清代“一口通商”时期,在大量外来订单和朝廷需求的刺激下,广州手工艺品迅速走向兴盛,并逐渐形成了“广作”中西交融的独特风格。他认为,海丝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州城市文化的灵魂和广州文化的魅力所在。


5.png


迄今为止,列入广州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有107个项目,183位代表性传承人,还有更多的传承人群,广州非遗的个体IP数是非常多的!这些小IP,就像是无数闪闪发亮的小行星,将织就广州非遗IP的灿烂星空。


每一个地域的非遗IP都有其独特性,广州非遗IP反映了广州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承载了广州这座古老城市的记忆。本次广州非遗展,特别把中央展演舞台命名为“广州记忆”蕴含深意,可以说,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一带一路的伟大建设,在唤醒世界各国对古老东方文明的历史记忆上,“广州非遗IP”当之无愧身处C位。


微信图片_20181206144638.jpg


8.jpg7.jpg

非遗的传承人群,肩负的不只是自身项目的传承和振兴,他们不仅要和广州这座城市同呼吸共命运,还要有更大的格局和视野。黄艳认为,“我们不仅仅要把非遗传承的视角放在广州这座城市大家庭,放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大家族里,还要放在人类共同体的世界舞台上,来定位“广州非遗+”IP的未来。”

11.jpg

原仓官方微信公众号
更多最新资讯,欢迎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原仓官方微信